跨越千里的寻亲 只为300年前的“草鞋县令”
发布日期:2019-03-29 10:36:46浏览次数: 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 字体:[ ]

去年8月,杭州市江干区纪委接到了一封非常特别的“寻亲信”,来自云南省富源县纪委。他们要寻找的,是一位300多年前的杭州人(浙江钱塘县人)——孙士寅。如今时隔大半年过去了,这封跨越时空的“寻亲求助信”在杭州各方人士的帮助下,竟然真的有了回音。

孙士寅,何许人也?也许杭州百姓并不清楚,可是在云南省富源,孙士寅却被广为传颂。

百姓爱戴的“草鞋县令”

孙士寅,字羲宾,浙江钱塘县人,1699年举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喜好弹琴。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孙士寅被派往云南平彝(今富源)县任知县。上任不久,当地暴发了前所未有的特大洪灾,村民伤亡不少,农作物损失惨重。孙士寅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洪抢险中。他体察民情,更时常将自己的收入赠予贫苦百姓,与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称为“草鞋县令”。

由于治理有方,当地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三年届满,富源万名百姓联合上书朝廷,请求让孙士寅留任。于是朝廷又让孙士寅留任了三年平彝知县。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五月,孙士寅任满卸任,然而为官清廉的他却连回乡的路费都无法筹齐,感恩的百姓自发为他捐助路费,孙士寅却拒绝了,最后卖掉了心爱的宝琴作为盘缠。孙士寅离开平彝时,当地百姓牵衣流涕,自发结队相送,直至距离城东十多里的胜境关。

来携此琴来,去鬻此琴去……为了纪念他,百姓捐钱铸起一块“香碑”,也就是今天在富源县胜境关的“鬻琴碑”。300多年来,向人们讲述着清官孙士寅的故事。

 

为了纪念孙士寅这位好官,云南当地还编排大型廉政花灯剧《草鞋县令》。同时,富源县纪委还准备筹建以孙士寅勤政廉政为主题的廉政教育基地。“为了丰富廉政教育基地内容,全面深入展示孙士寅勤廉形象,需要寻找关于孙士寅的历史资料,比如有关孙士寅的住址、后辈、家风家训等等。”富源县纪委书记汪丽说

于是,有了这一纵越百年、横跨1900公里的“寻亲”行动。

孙士寅南壁孙氏也

收到这封特别的寻亲信,杭州市江干区纪委十分重视,当即开始着手寻人。半年多时间里,这一跨越时空的寻亲,江干区两任纪委书记同心接力,各方面热心人士积极参与。

在杭州华数传媒纪委工作的马善军查阅了多方资料,在《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资料中都有关于孙士寅的记载,包括他留下的诗文等。

浙江研究家谱传承专业人士、浙江成蹊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小杰也是热心人之一。

“他在我朋友圈看到了‘寻亲’信息,就义务帮我们寻找。”江干区纪委工作人员说。

郑小杰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翻阅富阳、萧山,以及诸暨、义乌的孙氏宗谱,终于找到了线索。

“后来,我在钱塘孙氏宗谱上看到了‘南璧孙氏’,通过有关资料查阅,真的发现它便是古杭州的另一支孙氏,人口稀少但在杭州历史非常悠久。”郑小杰说。

据浙江工商大学历史系教授宫云维介绍,孙士寅系钱塘南璧孙氏十一世孙,南壁孙氏家族后人里还有曾任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监督(相当于校长)的孙智敏,1912年学堂改成浙江高等学校后任校长。

大型廉政花灯《草鞋县令》演出剧照讲述孙士寅的故事

寻亲,更是寻廉

“日暮研穷经史,春夏服力田畴;勿恤栉风沐雨,常怀刺股悬头;笃学方能入圣,深耕乃亦有秋。”南璧孙氏家谱中记载着《孙氏遗训》。有家训如此,能出孙士寅这样的清官,并非偶然。

得知杭州已经找到孙士寅的相关信息,富源县纪委书记汪丽很激动,“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借助杭州浓厚的人文气息、两地携手,收集更全面生动的资料,努力把孙士寅廉政教育基地建好,真诚地欢迎各位到富源走亲!”

江干区委书记滕勇告诉笔者:“当前,江干正在深入开展“三大攻坚”,加快推进“六大提升”,对于全区党员干部来说,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孙士寅就是很好的榜样。”

“我们同云南富源发起的这一行动,既是‘寻亲’,也是‘寻清’,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也是追思先贤的一次廉政教育。”江干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赵欣浩这样表示。

在杭州,孙士寅的故事已经被编入江干区清廉教育系列丛书《廉文化读本》之中,预计今年9月起向全区中小学推广;在位于杭州之北皋亭山下的中国家规文化绿道上,也已展示孙士寅所在家族的家风家训,供市民游客参观学习……该区正结合各类载体,将孙士寅等清官廉吏作为清廉教育重要内容,推动清廉江干建设呈现新气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