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波密县古乡古村党支部书记扎西次仁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12-10-29 15:59:28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林芝地区波密县古乡古村党支部书记扎西次仁带领农牧民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改善村容村貌,促进邻里和谐;抓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古村在短短的几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摘掉了多年贫穷的“帽子”,由过去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先进村,创造了远近闻名的“古村奇迹”。古村的变化与党支部一班人的辛勤工作分不开,更凝聚着党支部书记扎西次仁多年无私无悔的付出。
  为群众 挑重担
  几年前的古村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人心不振、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苦,是一个“村里干部想起发愁,乡镇干部提起摇头”的后进村,古村群众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2002年2月,在古村村民充分的信任和满心期待中,经过党员选举和组织任命,踏实认真、精明能干的扎西次仁当选为古村党支部书记。2005年、2008年两次换届选举中扎西次仁都连续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从一个普通村民到村党支部书记,身份的变化,带给扎西次仁的不仅仅是村民的信任和荣誉,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面对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任,扎西次仁掷地有声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团结带领大家治穷根,栽富花,过上美好的日子”。就这样,扎西次仁怀着对父老乡亲的深情,挑起了改变古村面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千斤重担。
  抓班子 带队伍
  一个好支部、一个好支书,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群众也热切地盼望着有一个能带领群众致富、让群众信任的支部。因此,扎西次仁同志上任后把建设一个具有号召力,能团结广大群众干实事的支部班子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抓班子,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一方面不断调整充实村级班子成员,他注重把年轻有为,有开拓精神、致富能力较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村党员培养为村干部,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增强了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一方面注重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在古村开展了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支部书记的“三个培养”工作,不断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2008年,古村发展党员7名(其中致富能手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名,在党员中培养村干部2名。
  带队伍,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水平。一是讲团结。他经常找其他村干部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谈心,化解误会,相互谅解,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增进了团结,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致力发展古村的经济。二是树正气。带领支部成员率先叫响了“党员看支部”的口号。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带头组织群众修路、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等。同时,他注意抓好古村的“软件”建设。2005年以前,古村还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近两年,在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关心下,多方争取资金40多万元,新建了活动场所,并配备了桌椅等办公设备。如今,村干部都在宽敞明亮、配套设施完善的村两委办公场所内开会、学习,极大地改善了村干部为群众服务的环境,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理思路 促发展
  2005年之前,古村农牧民群众增收渠道单一,仅靠种植亩产不到300斤的青稞小麦,家家基本没有什么现金收入。扎西次仁上任以来,他带领村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情况,掌握实情,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针对广大村民致富心切的实际需求,组织村班子成员分析情况,带头出思路、想办法,在多次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党支部班子提出了切合本村实际的“保持天麻特色,扩大玉米种植,发展规模养蜂”发展思路,拟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04年,扎西次仁同志积极组织群众先后多次学习了天麻栽培管理、玉米种植管理等相关农科技术,改变农牧民以往只种植小麦、青稞的习惯,在全村种植玉米、大蒜等经济作物。2008年,全村种植天麻面积达到4200M2,为群众创收近40万元;种植510亩地膜杂交玉米喜获丰收,玉米产量达46万斤,为农牧民群众直接创收近37万元;带领群众发展规模化养蜂420箱,群众增收30万元。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34万元,人均纯收入为4123元,现金收入为3107元,相比2005年分别增长了63.4%、77.1%、85.5%。

  抓稳定 保平安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扎西次仁深刻认识到,在西藏,稳定是一刻不能放松的首要工作。在平常工作中,他能够做到带头揭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他经常给群众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只有共产党才能救西藏,只有跟党走,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特别是拉萨“3.14”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为了让群众及时了解事情真相,认清达赖集团的反动本质,他结合全区正在开展的“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及时组织全村群众开展揭批达赖集团罪恶行径大会,采取“现身说法”的形式,邀请本村的老党员向群众讲述旧西藏历史,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实例教育群众,用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群众,让群众清醒地认识到达赖集团的罪恶面目和反动本质,让群众真正明白“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
  办实事 促和谐
  “我是党员,群众有困难我理应帮助”,这是扎西次仁同志最爱说的一句话,也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几年前,村里的“五保户”边巴和才登,生活困难,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就在野外搭了一个临时住的小棚,夏天漏雨,冬天透风。扎西次仁硬是从自己不宽余的住房中挤出一间房子,无偿的让他们居住。他们生病了,扎西次仁放下自己家中农活,带他们到县城治病,并让自己的妻子在医院照顾。特困户尼玛家中缺少劳动力,农忙季节,他带领家里人义务帮助收割庄稼。天保搬迁户的土地肥力差,作物产量低,他组织党员青年帮助天进行低产田改造。次吉罗布原来是困难户,家里7口人,2003年之前家庭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并且思想陈旧,破罐子破摔,整天游手好闲,几乎每年都要断粮,在扎西次仁的耐心教育帮助下,思想进步很快,发展种植玉米和天麻,积极参加劳务输出,2008年人均收入达到3400元,并且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2008年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中还被村民选为村干部。扎西次仁心里总是装着群众,帮助群众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家里一直赡养五保户3人,数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在他的倡议和引导下,古村党支部还出台措施,建立了“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对口联系困难党员制度,使村里的困难户衣食无忧,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历经几载寒彻骨,换来梅花扑鼻香。几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扎西次仁带领群众改变了古村的旧貌,由2005年全村仅有5户群众有电视机,发展到如今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和摩托车、农用车不断的走进古村家家户户;由2005年前较为脏、乱、差,没有一条像样主干道,发展到现在的小集镇;由2005前靠人背马驼取水,到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古村党支部连续六年被波密县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扎西次仁同志也连续六次被评为地、县优秀党务工作者。今天的古村,群众腰包鼓了,思想观念变了,邻里之间团结了,昔日紧锁的眉头舒展了,村民安居乐业,想致富事、奔致富路蔚然成风。乡亲们都说,古村能有这样的变化,多亏了我们的老支书,多亏了我们的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