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尽热血映检徽——追记仙居县检察院检察官朱宏 | ||
|
||
朱宏,男,1961年出生,1975年参加工作,1984年12月调入仙居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历任法纪检察科副科长、反贪局副局长、批捕科副科长、监所检察科科长、政治处副主任。从检20多年来,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爱岗敬业,公正执法,忘我工作,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被评为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全县十佳政法干警。他身患肝癌后,仍坚守工作岗位,战斗在工作一线。今年4月27日不幸去世,年仅49岁。
他走了,带着未竟的理想和追求,显得那样的突然、匆忙……
他真的走了,唱着他喜爱的《一剪梅》,轻轻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歌声却永远在人们的耳边回响……
4月27日,一颗立志为仙居人民奋斗终生,为党的检察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优秀检察官朱宏,因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他深深挚爱的检察事业、无限眷恋的仙居人民。
49岁……
人们无法置信,更无法面对。
透过同事们迷蒙的泪眼,朱宏,这位唱着《一剪梅》、有着梅花般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品质的检察官向我们走来……
“公正执法”一直是朱宏的座右铭。从检20多年来,他始终恪守这一职业准则,办理的所有案件,件件都做到了公平公正,令当事人心悦诚服。他说,“只有公正了,才能问心无愧。”
驻看守所检察是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者,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及留所服刑更是重点监督对象,犯罪分子在侦查、公诉、审判环节无法逃避法律制裁,最后总是千方百计在刑罚执行上下功夫。如果对其监督不力,那么一切基础工作将前功尽弃,罪犯仍可能逍遥法外。所以,回看朱宏在监所检察科4年当科长的工作经历,显得那么琐碎,又那么的普通。4年来,他带领的监所检察科共立案监督8件9人,纠正不当减刑案8件8人,纠正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案3件3人,纠正不当留所3件3人,纠正不及时投牢38人,纠正刑期错误10件10人,接待在押人犯及家属控告、举报50余人次,有力地发挥了法律监督的作用,维护了监管场所的安全与稳定。
2007年,在审查减刑案件中,朱宏发现有未满18周岁的罪犯留所服刑,尽管少年犯及家属认为在本地服刑方便,有关人员也由于业务不熟悉,认为未成年和成年犯一样,余刑一年以下均可留所服刑。但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规为了少年犯的特殊保护,规定必须送交少年犯管教所服刑,否则就是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朱宏及时向领导作了汇报,发出书面纠正意见,要求全面清理,及时改正。虽然部分干警有想法,但还是认为纠正意见有理有据,不得不服。现在,哪怕是一个少年犯,所里也会派专车送到杭州执行刑罚,这次的监所监督效果明显。
高墙内是罪犯洗心革面改造的地方,他们虽然对社会犯下了罪行,但在看守所、监狱内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人权仍然应得到保护。正是抱着这样的执法理念,朱宏让人性之花在大墙内绽放。2004年入冬,正值冷空气南下,人们纷纷加上了御寒的衣服。在押中的故意杀人犯吴焕南冻得直打哆嗦,他的家人因为害怕被报复,长期躲避在外,一时半会送不上钱和衣服。朱宏在与他谈话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从家里拿来线衫、棉裤给他。吴焕南感动得跪了下来。朱宏马上拉起他,诚恳地说:“我不要你的感谢,只要你认罪服法,坦白交待罪行,争取从宽处理。”吴焕南深受感动,自觉遵守监规,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一个犯人刑期计算错误,差了两天。别人看来,只不过是短短两天,一转眼就过去了,不必较真,可朱宏却并不这样认为。当时犯人已经转移到衢州监狱了。朱宏不厌其烦,一遍遍地和衢州方面的有关人员协调此事,不知打了多少电话。同时他还自己跑到衢州协调这件事情。当时,朱宏已经被查出肝癌晚期。事情还没办完,朱宏就因身体原因被调回院里政治处当副主任。交接班时,他还特意嘱咐接班的监所科长一定要办妥此事。在两位新老科长的努力下,刑期最终被改了回来,犯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办案过程中,遇到亲情与法律的碰撞,对执法者来说是一个十分艰难甚至是痛苦的选择,朱宏曾多次经受过这样的考验。
他一个在城里工作的亲戚有个小舅子,被判了两年刑。来者原以为有位在政法线上的亲戚,留所执行只是小事一桩。当找到朱宏时,虽然留所尚有指标,但他告诉亲戚,自己没有主动向所里打招呼的先例,不能违反原则徇私情,而且监狱条件比看守所要好,服刑人年轻力壮,不必要时时照看。最后得到亲戚理解,放弃了留所。表姐的儿子因寻衅滋事案被判入狱,其对象在城里教书,一个农村孩子没有固定职业,两人的恋爱实属不易,漫长的两年时间,说不定恋爱会告吹。表姐来家找到朱宏,希望能同看守所里说说,让他留在仙居,平时和对象能多见面,说不定就吹不了。朱宏说:“恋爱是要经受考验的。这次孩子是受了别人指使,开车载人去打架,未下车就犯了罪,说明不成熟,做事没头脑,吹了很正常,要怪只能怪你自己儿子。女方要是真看中你,两年时间不算长,要是没缘份,结了婚也会离。没有连带赔偿经济损失,留所不能减刑,在监狱反而可以减刑,你要支持我的工作,不要让我去讲情,否则我也不能做好监督别人的工作。”听了这段话,表姐也想通了,接受了儿子到监狱去服刑。
有人把吃喝玩乐作为一种追求,有人把腰缠万贯视为一种满足,有人把享受温馨当成一种幸福。朱宏把工作、学习当成最大的快乐,把清廉当作自己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把奉献作为崇高的追求。
通过成人高考,朱宏于1989年从华东政法学院函授法律专科毕业。学习期间他成绩优良,全班只有他一人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毕业后,善于钻研的他,一有空就会坐下来,看《人民检察》、《中国检察报》、《检察工作文件选》。业务素质、规范执法考试,他都是认真参加,积极准备,还上省院网站与同行探讨。高检院要求2007年全员达到法律本科学历后,他以全院年龄最大的一位考生参加了浙江大学法律本科自学考试。为了不半途而废,几年来他放弃了不少休息、娱乐时间,硬是每考必中,平均成绩达到70分,令院里的年轻人刮目相看。有人说,自考多辛苦,你不会读个电大、远程教育什么的,也轻松点呀!他打趣地说,要读就要读最好的,我不是要个文凭,也给公家节约点钱,不是挺好的事嘛!检察院太穷了。
去年,朱宏二次病发。刚做完手术不久,他就要去浙大参加论文答辩。见病已如此严重,家人、朋友都让他不要再去答辩了,可他却说:“文凭虽不能刻在墓碑上,但这是我对自己的交代总结。”这句话,使大家不再拦着他。清正了一辈子的朱宏,这次还是婉拒了单位的好意,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了杭州参加答辩,最终拿到了那张文凭。
学习是第一位的,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对科里同事他也是这样要求。检察院组织的业务学习,他和同事们早早来到课堂坐在听众席上等待上课,院里组织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政治学习,他不仅自己不拉下一课,还要求全科同事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请假。他常说,不学习,就不可能提高监督能力,就没有发言权。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掌握新知识,熟悉业务,才能依法约束自己,监督别人。在他的带领下,全科同事学习积极性高涨,年纪轻的自觉参加司法考试,年纪大的也认真参加规范执法考试。
公生明,廉生威。从事检察20多年期间,朱宏没有一次接受当事人及代理人的请吃、钱物和娱乐活动。已决犯郭某因病想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欠缺,其家属拿来价值几千元的购物卡,想悄悄塞给朱宏。朱宏发现后进行了严肃批评。考虑到该家属天天在检察院转,其心不死,朱宏在出差前交代家人,有陌生人来访,不能开门。后来郭某妻子果然再次找到他家,被拒之门外的她,把购物卡放进门前的垃圾桶。朱宏出差回来得知情况后,在每周五郭妻来会见时,将她传到办公室,严肃批评并退还购物卡,说明原因不是不给办,是条件不符不能办,找谁也没用!事后他在自律卡上作了登记,并向纪检组长作了报告。还有人把现金悄悄送给朱宏,朱宏几次让他拿回,送钱人不肯,于是朱宏辗转找到了送钱人孩子就读的学校,用这些钱给他孩子交了学费。
一辆五羊本田摩托车,他整整用了十多年,而且每年参加验审,交纳养路费,这在全县司法机关中可谓少见。他说自己是监督公安的,哪天让交警逮住,还不让人家教育呀!科里一把电水壶坏了,他自己学过电工,动手修了三次还不换新的。驻所检察室他的座椅还是他1984年考入检察院时的旧滕椅,来到驻所检察室上任时发现,故物重用,他还挺喜欢的,开玩笑说是专为自己准备的。他常半真半玩说一句老话:“为了人民的事业,节约每一个铜板”。打印室洒落的单面废纸和有折难用的打印纸,尽被他收去留着备用。住的还是十年前建的旧房,附近在机关工作的人基本上都搬新了,唯独他还是涛声依旧。妻子让他新购衣服,他倒说好多工作服没穿,还开玩笑说自己不管穿什么,犯人都会说好看。谁都知道他就是那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无私且无畏,平凡而伟大。”真诚与乐观使他的生命尽展风采,他那短短的生命,犹如春草般坚韧,又如夏花般绚烂。正如他最后的QQ签名“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
1992年,朱宏患上了乙肝,医生嘱咐他在家好好地休息和保养,但他从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仍然在公诉、反贪、批捕等一线岗位上工作。冬季治安巡逻,他总是和年轻同事带头去参加,让老同志下次再去,子夜到凌晨一路来回步行,他大腿转子骨有旧伤,走走停停,时间一长,伤处隐隐作痛,他没有吭声,默默地跟在后面,坚持到最后完成任务,不拖大家后腿。朱宏的家离监所科较近,每次台风值班,他总是主动要求排在晚上。他说:“我家近,晚上排我班。”每次单位节假日值班,他总是主动要求比别人多值半天,这样其他同志的休息时间会多一点。冬天,朱宏总是早早到了办公室,插上电台板,泡好开水,开好取暖器,等大家来上班时,办公室已经暖意融融了。
2007年,朱宏被确诊为肝癌,到临海第一次做了手术。领导要求他在家好好休息,但是朱宏出院没多久又回到了驻所检察室,在他的努力下,监所检察科还被最高检命名为二级达标检察室,为全院争得了荣誉。
2008年10月,朱宏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刚好这时,一批新同志进单位,虽那时他来办公室的次数已经不太多了,但每次来,总是热情跟新同志交流,尤其对外地的同事,还热心帮着租房子。
朱宏不仅在生活中关心别人,更在精神上、思想上关爱别人,激励别人,和他同事的干警们都回忆说,刚入检察院时,朱宏会像一位兄长一样带你入门,手把手地教你,让你以最快的速度成长。
今年4月,到生命的最后,他还惦记着别人。在他住进医院不久,听说单位一位退休同志老汪也因病住进同一家医院。朱宏虽然自己已不能走路,说话也很吃力,可他却拨通了老汪的电话,向他推荐了上海的一家医院,建议老汪去上海看病,并不断鼓励他。最后老汪听从他的建议,转到上海接受治疗。
朱宏就是这样,他的心里永远装着别人。虽然工作很累,可人们看到的始终是他的笑脸。因为哪怕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他仍然以超常的豁达和乐观来不断地宽慰亲人、同事、朋友紧绷的心弦,将最阳光的一面留给了人们。
青山怀忠骨,长天荡英魂。49年的生命历程,20多年的检察生涯,朱宏用满腔热血书写了自己辉煌的青春。他像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映红了检徽;他像一盆炭火,燃尽了自己,温暖了别人,用生命燃烧最后的璀璨绘出一道亮丽的彩虹。
|
||